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分类作文 分类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三年级上册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2.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

4.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五篇{下}

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6.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数学老师,要去把教案做好,为新学期的教学而准备更加充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计算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由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的公式。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选手张丽入围。

        教师:同学们,张丽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能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2套。

        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3种搭配的方法。预设方法三:

        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6种搭配方法。

        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四)

        教学内容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绿茵茵的草坪多么可爱啊!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场所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校园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 )盘,还剩( )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 )盒,还剩( )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 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 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 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 生1: 5条 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 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 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 3+1=4(次)

        师: 为什么要加1? 生: 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 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 10?3=3(个)?1(元) 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 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 )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 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 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 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游戏导入

        1.?猜手指?游戏

        游戏规则:伸出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拇指,数完后再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这样依次往下数,不要给老师看到,当你数到某个数时,让老师猜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

        学生数,教师猜。

        2.设疑导入

        师:老师猜的都对吗?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观察规律,提出问题

        师:下面有一幅小旗图,请你仔细观察,小旗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出示)

        生:按一面**、两面红色为一组来摆的。

        师:想一想,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生:第10面是**的,第11面和第12面是红色的。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写完后可以先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注意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展示,组织探讨

        师:谁来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生: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的,(展示学生的图示)第16面小旗是**的。

        师:你是按什么规律去做的?

        生:按一个黄旗、两个红旗圈起来。

        师:这位同学通过画图的方式把规律 表示出来了,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列举出来,也能得出结果。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表示的,(展示学生的图示)第16面小旗也是**的。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16

        师:这位同学是用汉字和数字来表示,你们看明白了吗?

        生:他用汉字表示小旗摆的规律,数字表示小旗的个数。

        师:这位同学用汉字表示出了小旗排列的规律,按数组的方法得出了结果。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列式计算得出的,16?3=5(组)?..1(面),第16面小旗是**。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16是需要排列的小旗的数量,3是3个为一组,5表示一个分成5组,1是分完5组后还剩1面小旗。

        师:你是通过哪个数来判断小旗的颜色的?

        生:余数1。

        师:为什么余数是1,小旗的颜色就是**?

        生:因为小旗是按黄红红、黄红红这样排列的,剩下的1个就是这个排列的第一面小旗,所以是**的。

        师:同学们,如果余数是2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的。

        师:看来,最后一面小旗的颜色是由余数来决定的。余数是几,结果就是这组中的第几个。

        4.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师:如果是第27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生:27?3=9,27面小旗正好分成9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的。

        师:最后一面小旗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答案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答案。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五第6题.

        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四、揭秘游戏,课堂总结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师生活动)

        师总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2.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3.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三年级下册P3-P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教学难点:快速辨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那同学们有观察过太阳吗?(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

        学生1:太阳是圆的。学生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

        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鸟瞰图。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

        学生: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非常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园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园的什么面。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1: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

        学生2: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明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向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向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示意图。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和赞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根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老师又找学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再观察校园的鸟瞰图,餐厅在校园的什么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什么角,科技楼在校园的什么角?大家来想一想。

        学生: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师:回答的太棒了!现在大家都可以作一个小小向导了。看谁愿意主动做小向导?(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对答案进行公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给予鼓励。)

        师:大家应该都喜欢去动物园吧!那我们来看看动物园的示意图。说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学生们都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再看看街心广场的分布。请同学们回答银行、车站、公园、饭店各在街心花园的什么方向?(老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找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和夸奖,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鼓励,鼓励下次再接再厉。)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懂得辨认方向了吗?

        4.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5.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初步体会路线、方位图的成图过程,从而能准确识别地图上的方向。

        2、在识别方位图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有序思维,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热爱家乡、尊重老人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方向的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潞城市城关小学是一所市属镇管的四轨制老学校,在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上在潞城算是一流,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其生源90%以上来自半工半农或游商小贩之家。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了跳跃式改观。几乎100%的学生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98%的学生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学好本节课,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去看了中华大街,了解它的位置、走向以及街上的主要建筑物,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观察。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跟爸妈一起逛了我们潞城的中华大街,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课前带着目标去看,交流的主题应该比较明确。)

        师:能把你画下的、拍下的给大家看看吗?

        (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体会家乡在发展。)

        师:长治实验小学的老师要来咱们城小听课,咱们用图告诉他们行走的路线好吗?

        (二)深入浅出探究新知

        1、把孩子们收集到的信息,用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师:中华大街是南北向的,还是东西向的?如果画在黑板上应该怎么画?有几个十字路口?

        (在黑板上画出最基本的路线。)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典型的标志性建筑物贴在上面。

        2、看图说一说。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说一说“在的面”。

        3、尝试叙述到城关小学的路线。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长治吧?当13路汽车驶出长治后向哪个方向走?驶进潞城市时应向哪个方向拐?(根据回答用箭头标出。)

        师:当汽车驶进中华大街后,你能领着实验小学的老师到达我们城小吗?

        (学生指着图用自己的话叙述,老师点拨,逐步规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能边走边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路两侧的建筑物吗?

        (三)在运用中深化理解

        1、投影出示长治和济医院方位图,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适当时候教师提出几个典型的问题。

        (在问题回答当中,要让学生学会与长治实验小学的老师交流,并与之探讨。)

        2、(1)说一说,从潞城市城关小学到“好万家超市”怎么走?

        (2)与好朋友说说回家的路线。

        3、思维训练。

        (1)出示“看望老人”图,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教育学生要尊重老人。

        (2)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3)说一说,三个小朋友怎样走到敬老院?

        (4)假如小明想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敬老院,他可能会怎样走?

        (5)假如你是班长,你准备怎样安排?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同学、老师有什么希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五篇{下}

        #三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考 网为您整理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六篇{上}》,供大家参考!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简单的分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别?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后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天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现了?小组里讨论。(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后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你认为贴在哪里好?为什么?

        4、(师选四分之一,不给学生看到)四分之一你认为放在哪里好?为什么?

        拿出圆形纸,验证。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的更多?

        篇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八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可是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向猴妈妈要水果吃。可是猴妈妈只有一个桃子,想一想:把这个桃分给四只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

        猴妈妈把这个桃平均分成了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分数。

        二、教学例题

        1、教师:桃子吃完了,可小猴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读题,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你能帮猴妈妈分一分吗?(生分)

        指明交流,展示分法。

        提问:这盘桃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在哪里?是几个?

        指出:通常把4个桃子看成一个整体。(画O)问:要怎样分?(平均分)

        师:我们用虚线表示平均分。

        出示:把四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这盘桃的()

        提问:这里的分母分4表示什么?(总分数)分子1呢?

        2、8个桃。

        如果这盘有8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生独立分一分,并且涂色。投影展示。说说怎么想的。(四分之一、八分之二)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份,1份是这盘桃的()。(齐读)

        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1呢?

        3、12个桃。

        如果这盘有12个桃子呢,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12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4、更多的桃。

        猴妈妈拿来了更多的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齐读)

        5、比较。

        讨论:这4次分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一个整体平均分)

        6、出示:把一盘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问:刚才怎么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而现在怎么变成了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7、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和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应用

        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小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想想做做1。

        生独立填,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后两个,师:你能看着这两个图,提一个问题吗?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说一说:刚才我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举例:你是一个小组的几分之一,是全班的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不一样?

        2、想想做做2。

        生自己填写12个的四分之一、12个的三分之一、15个的5分之一、15个的三分之一

        比较:想个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出示16个,问:其中的一份还能用三分之一表示吗?

        3、想想做做3。

        你觉得先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画虚线表示平均分,再涂色)

        出示:把()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1份,是()个。

        4、游戏:一堆小棒12根,你能表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线段图。

        出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取一份。

        (2)取2份。

        (3)瘦身。

        四、自我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篇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导其他同学参与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那你想不想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先来吧,(一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片),我们仔细看(老师示意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看),你从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内容?(生说)你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在用心的记,很好。你是属牛(鼠)的,我也记住了,

        请回。谁再来介绍?还有谁想来?

        2、提问。

        师:小朋友们,根据刚才大家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我们全班的一些情况?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想知道属牛的有多少人,属鼠的有多少人?

        师:哦,你想了解属相问题。板书:属相。

        ②我想知道爱好什么的多?板书:爱好

        3、统计。

        师:那怎么能知道?学生可能会说:统计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那我们就分组做一下统一下吧。请打开信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表格,第一个是属相统计表,请统计出你们小组属牛的有多少张,属鼠的有多少张。第二个是爱好统计表,爱好唱歌的有多少张,……如果还有其他爱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写。第三张是性别统计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介绍三个表格的使用)

        属相统计表爱好统计表性别统计表

        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统计吧,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又快又对。

        (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统计表后在黑板上贴出三张大的表格,设计成折叠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师:都统计完了吗,各小组汇报一

        下吧。各小组汇报统计的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师:刚才大家统计得不错,下面呢,我们就来玩这些名片。想玩吗?想玩得好吗?那你可得听好了,看好了。来,先把你的名片翻过来,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块儿,(教师慢慢说,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错,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师,我从这些名片中随便摸一张,想知道是属什么的?(生猜测着说)你告诉大家。(教师向一生出示结果),继续看,把这张放回去,重新打乱了,再摸一次,又是属什么的呢?你说说。如果这样重复摸很多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究竟结果会怎样?想不想摸摸试试?那你会像老师刚才这样摸吗?好,听清老师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结果,开始吧。

        2、游戏。

        (教师出示黑板上属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参与小组的活动)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并做出标记。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组属同一种类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组则正好相反。当三组汇报完后,师可问:怎么你们小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个小组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他们小组属鼠的多,别的小组属牛的多。

        师:哦,原来是因为数量多少的问题,咱们一块儿看看是这样吗?一组……二组,哦,果然是这样,你们说的还真有道理,(教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并做标记)来,该四组说说你们的结果)如果4个小组实验的结果都正常,师可问:你从这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验证偶然现象,可能四组出现了张数少的摸到的次数反而多这种偶然现象。(因为4组教师安排的两种属相数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别的小组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师:你们对这个实验结果有没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哦,感觉不大对,不要紧,咱们再来重新做一次实验,这次咱们每人摸二次,谁到黑板上来做记录,其他同学仔细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通过这次摸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再一次说明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师:再仔细比较一下这4个小组实验的这些数据,你能不能再发现点儿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张数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数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学生可能会说:某数和某数相差那么大,或我们组属牛(鼠)的一张也没摸到,因为属牛的张数太少了,只有一张……

        师:你是说你们组摸到属牛的和属鼠的次数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举个例子。为什么会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这说明什么?

        ④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师:如果把全班同学的名片合到一块儿来摸,摸到属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计一下,看看结果怎样?(先合计张数,让学生预测后,再合计次数)

        上面的汇报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层次。

        a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导学生对偶然现象再次验证,体会到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这里没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c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数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d引导学生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

        4、各小组预测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大。

        师:属相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我们还统计过爱好情况,你能猜猜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什么最小,为什么?(学生预测,教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标记)

        5、预测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关注有没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认为在你们小组里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如果放到全班里面来摸呢?

        三、摸名片(二)——体会数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预测。

        师:爱好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下面我们来研究男女生问题,你能猜一下你们小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会怎样呢?(学生预测,教师标记)

        2、验证。

        师:的方法还是摸摸试试,这次每人摸2次,小组长还是要做好记录,你知道这次为什么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没有重复做第二次实验,这里就不必提这个问题了)(教师出示性别统计表的右半部分)。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结果,并同预测的比较,教师记录(学能会稍有差别,引导学生预测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结果正常)

        ②如出现偶然反常现象,要组织学生再做验证。

        师:有的小组实验结果和预测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紧,我们再来做一次,这个小组每人摸3次,谁上来记录,其他同学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一般结果会是次数差不多,或比原来缩小差距)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又有什么体会?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师在家里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教师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一枚硬币)抛硬币的实验,我连续抛了很多次,将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做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从中发现什么?(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接近,越能证

        明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四、应用——设计摸奖方案。

        师:小朋友们,摸名片好玩吗?摸奖好不好玩?还有比摸奖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设计一个摸奖方案,让别人来摸,摸什么你说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试试?

        (投影出示)某商场玩具部要设计一个促销摸奖方案

        ①凡购物满50元,即可参加摸奖一次。

        ②兑奖规则。

        红色珠子—一等奖遥控汽车**珠子—二等奖芭比娃娃蓝色珠子—三等奖智力拼图。

        白色珠子—谢谢光临。

        ③用红黄蓝白各色珠子共100个进行摸奖,各种颜色珠子各应多少个呢?红色珠子()个,**珠子()个,蓝色珠子()个,白色珠子()个,小伙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汇报评优(可能各有各的优点)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摸名片活动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呀?(板书课题:可能性)你能关于可能性说一句话吗?(如: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课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还有什么体会?

        篇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周长》

 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

        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

        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

        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

        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

        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

        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

        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

        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完成板书]

        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

        (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

        (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

        桌看。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

        (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

        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

        (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

        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

        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

        (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

        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

        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师:呀,房子图上又开了窗,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开了门的房子图相比,变了吗?

        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没变。

        明确:图形的周长只和外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图形里面的线段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认识吗?它有周长吗?为什么?

        学生辩论后明确:没有周长,因为从起点围,围不到一周。

        师:添上什么它就也有周长了?

        生:

        总结:看来,只有怎样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起点和终点手拉手,封闭起来的图形只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在描周长、剪周长的具体活动中并不能完全建立“周长”的概念,它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比较、思辨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而深刻的“周长”概念呢?我设计了一个逐步递进的冲突情境——开门的房子、开窗的房子、以前学过的角,让学生在经历冲突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四、自主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周长

        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周长,封闭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1、探索规则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的方法

        我想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有什么好办法?同桌论讨商量。

        (用尺量,再计算)

        请两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测量,其它同学在本子上算一算

        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知道黑板上哪些图形的周长?为什么?

        小结:用线段围起来的图形,都可以用尺直接量一量,再计算的方法得到周长。

        2、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测量的方法

        要是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可怎么办呢?同桌再商量商量(用线围一围,再量出线的长度)

        两位学生上台操作,得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57厘米。

        3、在图形的变化中体验周长的变化

        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

        (1)求一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在这个方格图中来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既可以数,也可以算,都是求这个正方形所有边线的总和。

        (2)求3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3个方格拼成的,你觉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预设:12厘米、8厘米、10厘米

        师:答案不一样了,你支持哪种答案的说说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可以举手提问或反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辩论,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要求周长,关键是找准图形的一周边线。

        (3)求4个方格的周长

        这个图形是由4个方格拼成的,你认为它的周长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有不同的答案吗?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8厘米,但是你看看它们形状一样吗?

        那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3个方格拼成的图形并不是3个方格周长的总和。我利用这个“认识易错点”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避免了错误。)

        五、实践应用周长,积累测量经验

        今天,我们和周长交上了朋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呢?那就让我们来执行几项任务吧。

        1、先请4人小组的组长来抽取任务

        2、在做任务时可能需要一些工具(软尺,米尺等)可以由组长到工具角借,请工具管理员介绍工具的用法3、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1号任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

        2号任务:测量课桌面的周长。

        3号任务:小组内选一位同学,测量它的腰围

        4号任务:沿中间曲线剪开,想办法弄清楚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②周长()

        ①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篇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 8×0= ?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篇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习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习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习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平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篇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习。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习: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篇五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

        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

        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

        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三、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问题/

        怎样求呢?

        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教案三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真正的意义,如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来看老师写一个数 1/2(看仔细了哦)

        师:你认识这个数吗?

        预设一真棒!你都知道这个数是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预设二你太厉害了!了解了这么多。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

        生:二分之一。

        预设三真能干!都会读这个数了,这个数就读做二分之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那这1/2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学生举例)

        师:看来同学们对1/2有了大概的理解。

        二、认识几分之一

        (一)认识二分之一

        1.找月饼的二分之一

        (出示月饼图)

        (1)师:你能找到这个月饼的1/2吗?

        教师出示平均分的情况。问:这里所分的每一份都一样大了吗?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是怎样找到这个月饼的1/2,先想一想,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课件演示过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师:这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那这一份呢?(教师手势指月饼)

        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看来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2.找出长方形的1/2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能干,找到了月饼的1/2,那你能找出这个长方形的1/2吗?

        师:谁愿意把题目读给大家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

        展示反馈学生作品

        异中求同: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同一个图形中 ,折法不同也没有关系,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创造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1.师:认识了1/2,你还想创造几分之一呢?能说得完吗?

        活动主题:你还想创造其他分数吗?请先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随意选择信封里的图形,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出一个自己想要表示的分数。

        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先说出自己创造的是什么图形的几分之一,师板书该分数,然后再由该生说明自己是怎样得到该分数的,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展示反馈: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

        A、不同图形,创造相同的分数(1/4为代表)

        B、统一图形,创造的不同分数。

        (三)欣赏生活中的分数. 其实生活中也因此隐藏了好多分数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

        (四)分数的组成:

        师:分数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不一样,它分成了三个部分,你知道这三个部分的名称吗?

        请自学课本90页最下面.

        提问①:不管是我们生活中发现的这些分数,还是我们动手去创造的这些分数,都必须做到哪一点?(平均分)

        说明:可见,平均分是一个分数的开始(板书分数线),这叫分数线,是平均分的意思。

        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写一个分数呢?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三、闯关练习:

        1.第一关:火眼睛睛,判断.

        2.第二关:智力大比拼。填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3.第三关:奇思妙想.

        4.机动发展:找图中的分数

        四、课堂总结:

        和学生一起回想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或自己还有待解决的疑问。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 ? 2 =3 每人分 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生:还是平均分,用 4? 2 = 2 每人分 2 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师演示分月饼)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教学分数的写、读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师板书)

        三、 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 、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 1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 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 1 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教案# 导语《摸球游戏》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盒子)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

        生:信!

        生:不信!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不信,不如我们摸一摸!

        (分别找几位学生摸,教师猜)

        师:我猜你摸的一定是黄球。这次摸的不可能是白球。

        (每次教师猜的都完全正确)

        生:老师,盒子里一定都是黄球!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打开盒子,里面装的果然都是黄球)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盒子中的秘密!

        师:现在盒子中有9个黄球,我再加一个白球,摇一摇,摸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很可能摸到黄球。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板书:可能性)

        生:黄球!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实际摸的时候是这样吗?不如我们试一试!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竟能够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能由学生自己尝试才能得出结论。同时,这也巩固了二年级所接触的关于可能性问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二)摸一摸

        1?实践探索

        师:每个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9个黄球和1个白球。我们在摸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注意:每个组的同学按顺序轮流摸。摸前要先摇一摇再摸,摸后将球放回再摸。摸到黄球打“√”,摸到白球画“○”。)

        师:开始!(每组一个盒子,一张记录单)

        2?验证猜测

        师:观察每组的记录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略)

        师:当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黄球时,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都有。因为黄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板书:大)。因为白球的数量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板书:小)。

        (这样设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在活动交流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试一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球,看看都是什么球?(出示课件)

        生: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

        师:将这些球都放在盒子里,摇一摇,摸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

        ( 反思 在学生初步体会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摸三种颜色的球的游戏,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连一连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连一连,看看每个箱子中分别摸出一个球后结果如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五)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你看过中央电视台“幸运52”这个节目吗?每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李咏都会选出一名幸运观众进行答题抽奖的活动。在20个商标牌之后隐藏着不同的图标。其中有14个“哭脸”,有2个50元,2个100元,1个300元和1个1000元的不同图案。

        请你猜一猜:任意推开一个商标牌,看到哪一种图案的可能性?看到50元和100元的可能性大吗?看到哪种图案的可能性最小?

        生:(略)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我们模拟“幸运52”的现场,我就是李咏,你们是观众,在70名同学中选出一名幸运的同学。猜一猜,可能选到谁?

        生:老师,我希望能选到我自己!

        生:我希望能选我的好朋友×××!

        ……

        师:选到每一位同学的可能性都有!我们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帮我们抽出今天的幸运观众。(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每位学生姓名的抽奖盒。)

        师:我宣布,今天的幸运观众是×××!祝贺你!你有三次选择的机会。

        (学生选择商标,教师宣布抽奖结果。)

        ( 反思 将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情境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使学生玩游戏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动手操作

        师: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大转盘(出示课件)。转动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指针最有可能指向蓝色,因为蓝色占的面积多。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根据下面的语言描述,小组同学合作设计转盘,试一试吧!

        

        不可能指向* 很可能指向* 指向*的可能性很小 指向*和蓝色的可能性很小

        (展示学生作品)

        师: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转盘(出示课件)转动这个盘,指针指向什么颜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生:指针可能指向*,也可能指向蓝色,因为*和蓝色的面积同样多。

        ( 反思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前面的活动都是请学生猜、摸、试,这一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应用所学知识设计转盘,进行逆向思考巩固知识。)

        (七)说一说

        师:想一想,你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一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吗?

        生:鸡不可能下鸭蛋。

        生:人一定会老,头发可能会变白。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

        生:我做题时偶尔会马虎。

        生:我爸爸不喝酒,所以不可能酒后驾车。

        生:我经常洗澡。

        ……

        ( 反思 了解身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八)结束语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要说再见了,说到“再见”,不知道以后我们可能不可能再见面。是一定能呢,还是可能,还是不可能呢?

        生:(略)。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转盘、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二、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学生猜想

        师:请认真看(倒转空盒子)老师有可能从盒子里摸出东西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不可能摸出东西。(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一定”

        师:现在老师把1个黄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

        生:黄球。

        师:一定是黄球吗?

        生:一定,因为盒子里只有黄球。(板书:一定)

        四、体验“可能”

        师:如果再多放1个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继续摸球,你想一想老师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出现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板书:可能)

        (2)老师这里有9个*的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

        1、猜想

        黄球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白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少,这只不过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2、实验

        就采用大家的办法,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板书:实验]一下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老师也为每组准备了装有9个黄球和一个白球布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做摸球游戏好吗?课件出示

        学生小组内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3、验证

        请各组的记录员汇报一下你们组摸取黄球、白球各几次?(教师填写记录表)让我们把全班摸球的结果和起来看看吧。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

        4、推测

        我们用验证的结果来推测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可以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

        5、总结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验证了我们的猜想。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说我们很可能摸到黄球,偶尔能摸到白球。

        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

        数量 黄球多   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   小(偶尔)

        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

        (1)出示:袋子里有2红、4黄、8白三种颜色的球,一共有14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学生现场摸球,教师及时记录)

        (3)深化结论:通过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发现?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篇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4页—P85页“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县令面前处死。这个县令喜欢抽签,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一张是“生”,一张是“死”,抽到“生”就可以获救,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请问,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板书:可能(不一定) 一定 不可能

        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介绍学具,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纸箱、8个黑球、1个红球(两种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2.猜想请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课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填在书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实践探索。

        (1)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组长负责)。

        (2)验证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深化认识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该怎么办?

        如果要黑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怎么办?

        四、实际应用

        1.试一试(1)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试一试(2):让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 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街头转奖的*)

        (课本85页练一练)

        2、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分别摸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出示课件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冬天会下雪),内陆地区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学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带气候,冬天不太冷,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说一说活动

        出示课件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把结果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布置作业

       好了,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