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

2.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比多少 教案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

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设计

5.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

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乐园》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 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 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 8+2—1=5 5—4—1=0 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 3+5=8 8—5=3 8—3=5)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 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比多少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养成标注单位的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1.激趣导入:我们的好朋友一年级的小朵朵可急坏了,她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她。

       2.分析问题

       (1)出示例题中第一个信息: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引导至少要23个)追问:有没有可能是20个、15个?为什么?在出示“还剩5个”和问题,完成的读一读。

       (2)解释“原来”是什么意思(动画演示把23个桃还给树上)?原来树上的桃分成了几个部分?怎样求原来的桃?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来)

       3.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其中“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只是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20以内的数”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认识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主要学生的活动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4.“认识钟表”的复习。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复习中,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用数学”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第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使学生知道,画面上所画出的开来的汽车并没有画全,要解决“现在有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给出条件和问题,学生根据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前、后》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情感,以爱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学生喜欢学校、老师、同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数数。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生自带一些玩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二、了解学校,激发数数兴趣

        1、你仔细观查图,你喜欢吗?为什么?

        2、学校内外都有什么?

        3、联系生活数一数,教室里一些物品的个数。

        4、动手数一数自己所带玩具的个数。

        5、交换玩具数

        6、以?我来帮你数?我教你数?来教数数不熟的同学。

        7、你高兴吗?需要老师帮吗?

        8、你认为图中那些小朋友做的好,你想学吗?

        三、反复训练,巩固知识。

        1、闭上眼,摸着数。

        2、听老师的掌声来数数

        四、作业:

        回家数一数有几口人全家有几眼睛?吃饭时有几盘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一数》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四、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

        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

        2.记下同学和熟人的电话.

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

       《上、下、前、后》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 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 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小结:火车对于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为什么呢?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小汽车、卡车、客车它们三者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 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

        2、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 )号车的前面,在( )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

        5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 )号的前面。

        3、 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 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 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 观察教室,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7、 师站学生前面,和学生相向,让学生说说师生的位置关系,指出:以后在说前后的时候,要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8、 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 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上、下、前、后》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

        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②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前面,在另一个同学的后面(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在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总喜欢通过死记硬背的 方法 让学生学习概念,导致学生提不学习的兴趣,觉得概念学习枯燥无味,教学效果甚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数学概念呢?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 教育 。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 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后录

        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一、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

        提起数学概念,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体积、体积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生硬地让学生记住体积的概念,那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与接受。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时就处理得比较好,他是这样教学的:课始,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注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些,哪个杯子里的水少些。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往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小石子,再让学生观察此时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装有小石子的那个杯子里的水面慢慢升高了,不禁产生疑问:“这是怎样回事?”于是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就这样,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步步追问下,学生很快明白“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实际含义。在上述教学中,直观的演示操作既利于学生理解所学概念,深化学生的认识,又使学生明白物体不仅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样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抽象的概念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出发,根据具体的数学概念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概念学习有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提升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方程的认识”这一知识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180 X=300、180 X=300、180 X>300、180 X<500、50?2=100、5?X=85、180-X=50、500-150>300等式子,然后对学生说:“下面,我们来进行?分一分?的活动。看到这些算式,你们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把它们分一分吗?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分得又快又好。”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于是教师又趁机提出要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然后说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就有学生说“我把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也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大于号或者小于号的式子分为一类”,还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追问:“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可以分为一类吗?”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把没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这种含有未知数的且有等号的式子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知识?方程。”?这里,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个式子,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学习活动,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并且步步深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抽象的概念操作化

        在数学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与接受所学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降低概念理解的难度,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时,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无关”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当时掌握了角的大小的相关知识,这种记忆也不过是暂时性的,学生的学习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几种角的学习材料,如两边都很短的角、一边长一边短的角、两边都很长的角等,然后让学生对角的边自由进行转动,仔细观察并思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角度或者两边长度的关系。在这样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且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概念学习变成可操作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教案# 导语《8、9的组成》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掌握8、9的组成是进行8、9的加减运算的基础。 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 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习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习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习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习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8棵

        字的:8个 第8个

        人的:9个 第9个

        花盆:9盆

        蝴蝶:9只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 ( ) 9 〉( )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复习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复习8、9的组成。

        3、导入。学生正确口算并汇报答案。

        学生和教师做数的组成游戏。学生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我是1,7和1可以组成8.”

        学生听教师导入新课,感受没有见过的动物,说出看到得动物“恐龙”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示图观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1、看图说话。

        ①出示“恐龙图”,创境激趣。

        ②指导观察,激励汇报

        师:漂亮吗?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写算式。

        同桌合作: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桌能帮忙列式解决吗?(同桌2人一人提出问题,一人列算式。)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操作感悟。

        (1)摆一摆:左边摆7个,右边摆2个。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3)写一写:根据你摆的学具,你能写出几道算式?

        2、汇报评定。

        (三)思考交流,发掘计算方法。

        1、看一看,算一算

        5+4=() 4+5=() 9-4=() 9-5=()

       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可以怎样想?

        2、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1+7= () 抢答:8-7=()

       师:怎么想出来的?

        3、指导小结,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加减法都是有关谁的计算?

        板书课题:8、9的加减

        4、阅读课本“生活中的数”。认真看图,仔细思考,然后和同桌同学交流图上内容。

        根据图上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写四道算式。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先看教师摆学具,然后观察自己动手摆学具,同桌合作摆后写出四道算式。

        同桌互相说说算理,重点说说减法的算理。

        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学生汇报加减法算式。

        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思路,做做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交流、发现:做加法,还可以想减法。

        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生读课本,说说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提出数学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畅游乐园,寓练于乐。

        1、看图列式,并计算。(课件出示)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

        6+2= 4+5= 8-1= 8+1= 9-1= 7+2= 7+1= 8-2= 5+3= 9-8= 4+5= 9-6=

       3、比一比。(课件出示)

        7○9 6+1○8 3+4○9 8-0○8+0 3○9-7 7+1○6+2

       生观图,列算式,并交流。

        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并评价。

        交流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生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6+2=8   2+6=8   1+7=8

        8-7=1  8-2=6  8-6=2

        做减法,想加法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二)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有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工具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 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种图形有大量的应用,可以说随处可见。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们回家以后,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们要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老师相信你们做得到!

        课后习题

        第1节 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体: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好了,关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