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网络作文 网络作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_不入虎焉得虎子的焉的意思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_不入虎焉得虎子的焉的意思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뻢Ѩ�ɵû���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3.不入虎焉得虎子的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什么意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介绍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 怎么理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뻢Ѩ�ɵ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勇改变战术,决定冒一下风险,在敌人鼻子底下的王家池潜伏起来,再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吕梁三捷”是杨勇指挥才能的生动写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庄”那样的传奇色彩。
1938年,在日军大举向武汉、广州进逼的同时,华北方面的敌人,也遣兵调将,试图一路由山西风陵渡南下直取西安,一路由山西军渡至陕西吴堡一线西渡黄河进攻延安,妄想实现其侵占我大西北的罪恶计划。
北路敌人的先头部队已侵占了军渡――碛口一线;指挥此次行动的敌一○八旅团旅团长山口少将,已亲率其指挥机关进驻离石;同时,敌人在汾阳城内集中了大批弹药、粮秣和渡河器材等物资,随时准备起运。看来敌人就要开始行动了。
当时,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在师政委罗荣桓率领下,正活跃在吕梁山区。总部指示罗荣桓:坚决拖住敌人,保卫延安,巩固晋西北根据地。
罗荣桓命令担任343旅686团团长兼政委的杨勇,立即进至汾(阳)离(石)公路东段,伺机打击敌人。连日来,隆隆的炮声频频自西北传来,军渡、碛口的敌人正与我守卫河防的部队隔河炮战;汾离公路上,整日烟尘滚滚,鬼子的运输车辆嘟嘟地嚎叫着,来往不断。我部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把“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和“不许鬼子渡黄河!”的 口号 喊得震天响,六八六团的一些干部急切地要求快下手。但是,怎样下手呢?
曾吃过我军游击战不少苦头的日军,这次表现得特别小心和狡猾,行动前就在公路两侧到处设据点、筑碉堡,而在运输时,尖兵开道,后有部队掩护,使杨勇所率官兵难有可乘之隙。
一天,杨勇带着各营的干部又出去观察地形。天刚麻麻亮,他们便登上了西公岭,隐蔽在半人高的蒿丛中向公路了望。只见西公岭四周峰峦重叠,沟壑交错,汾离公路顺着山势,由东蜿蜒而来。公路在西公岭下爬过一段陡坡之后,便进入凹地。凹地一带并排平列着4条山沟,每条沟里都长满了齐腰深的茅草和杂乱的灌木。
杨勇正看得出神,一个跑得气喘吁吁的侦察员送来师部的一份紧急命令:敌人20辆满载弹药和渡河器材的汽车,将在两天后从汾阳起运,上级要六八六团相机截击。大家知道了这个情况,指着那段凹地异口同声地说:“团长,这儿就是个好战场,就在这儿干吧!”
同志们一个个劲头都挺大,惟有刘善福坐在一旁没有搭腔。他是杨勇派出的侦察队队长,一个多星期前就来到了西公岭,情况最熟,为什么他不说话呢?
“刘善福,你看怎么样?”杨勇指名问他。
“好是好,就是那个碉堡讨厌!”他指着对面一个山包上的碉堡给杨勇看。
原来敌人对这段凹地也十分警惕,在对面的制高点上专门修了一座高大的碉堡。每当敌人运输车队到来时,总是先派巡逻队搜索一下山沟,然后控制碉堡,掩护汽车通过。
怎么办呢?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议论起来。有人说干脆提前拔掉碉堡,但很快就被大家否定了,因为那样会“打草惊蛇”。又有人提议,在沟里埋伏部队的同时,也在碉堡后边的山凹里埋伏一个排,打碉堡和打汽车一齐开始,让敌人两头招架,不能相互支援。这样做一般是有把握的,只是地形对我不利,打起仗来伤亡怕不会小。尤其讨厌的是,碉堡背后的山凹不大,一排人隐蔽起来很容易暴露。讨论来讨论去仍没个结果。
这时,一直低着头在一块石头上画来画去的迫击炮连连长吴嘉德,满有把握地冲着杨勇说:“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吧!保证三炮消灭碉堡。”原来他已经在那里做了观察和计算。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杨勇非常高兴。
9月14日清晨,浓雾渐渐散去,金**的朝霞映照着苍翠的群峰,吕梁山显得分外雄伟。杨勇和政治处主任曾思玉站在西公岭南山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下,用望远镜观察。只见山下的公路静静地躺在那里,公路两旁,漫山满沟的蒿草,随着晨风摆动。
山谷的早晨是如此宁静。杨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兴奋的心情驱走了连夜行军所带给他的疲劳。曾思玉打破沉寂,笑着说:“战士们隐蔽得很好,这才叫磨道里等驴――没跑!”
7点多钟,活动在汾阳城附近的侦察员通过各村情报站送来子报告:敌人的汽车已经出城了。
两小时之后,汽车队到达了西公岭前10多里的王家池,在那里加了水,添了油,半小时后才又上路。据守王家池的敌人,派出了一队巡逻兵在前边开道,掩护汽车通过西公岭。行至东山脚下,汽车都暂时灭了火,巡逻队继续搜索。
杨勇正在山上仔细观察,忽然看见西公岭东山顶上露出了钢盔和刺刀的白光。敌人持枪哈腰,成战斗队形沿公路缓缓前进,还煞有介事地走走、停停,停停、打打。待进至4条山沟附近时,一面虚张声势地喳呼着,一边用机枪、步枪四处盲目射击。也许因为他们近日来一直未在此地发现过什么情况的缘故吧,很快搜索完毕之后,便稀稀拉拉地朝碉堡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哇啦哇啦”地扯起噪门唱歌。
“叭!叭!”两发信号弹升上天空。这是敌人向隔山等候的汽车队宣布:已经没有问题,可以通过了。
轰轰隆隆的马达声由远而近,转眼间满载着敌兵和军用物资的20辆汽车,便一辆接一辆地开了过来,进入杨勇设计好的伏击圈。
杨勇向炮兵连长吴嘉德发出的开炮口令刚一脱口,只听“轰”的一声,第一发炮弹已炸了。不偏不歪,恰好落在那个碉堡跟前。曾思玉禁不住说:“好!打得好!”紧接着又是两炮,也打中了,那个大碉堡里边的敌人差不多一起报销了。
随着第一发炮弹的爆炸声,战士们端着枪,挺着刺刀,神兵天降似地从几条山沟里冲了出来。没等押车的敌人弄清是怎么回事,成排的手榴弹就摔上了汽车,战斗一开始就在短距离内白热化了。
狭窄的路面上,着了火的汽车“鸣……鸣……”地挣扎着、相互挤撞着。
车上的敌兵,有的跳下车与我搏斗,有的趴在车厢里射击。他们还企图顽抗,但这已经无济于事。战斗不到1小时,200多名敌人除3名投降外,全部被歼了。
王家池据点的敌人虽近在咫尺,但一时还糊里糊涂,摸不到头脑。他们打电话向汾阳报告,电话线早已被截断了;出兵增援,又恐自身难保,只好架起钢炮向西公岭的群山盲目轰击,一直打到半夜。
第二天,驻汾阳的敌人才出动了一个联队,外加上千的伪军,到西公岭拉走了5车敌尸。
汾离公路上,一连几天不见敌人的汽车,远在黄河边上的敌人,因为得不到后方支援,粮秣和弹药都发生了恐慌。他们出来抢粮,又到处遭受游击队的袭击。未了,日军山口少将只好命令部下杀马吃肉,固守待援。
敌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久又开始了运输。不过,敌人很刁滑,18日先以百多人分乘几辆汽车,押送一车粮食试探前运。杨勇根据师部的指示,就先给他个甜头,把这一车粮食送了“人情”。
第二天,敌人果然胆大起来,又出动汽车18辆,满载通讯、渡河器材从汾阳西进。当天下着大雨。200多押车的敌人,个个浇得像落水鸡。汽车在坎坷不平的公路上整整颠簸了一天,好容易通过王家池,爬过西公岭,眼看走过了2/3的路程,不料却在油房坪一带较平坦的地方遭到了八路军补充团的伏击。补充团在彭雄团长指挥下,冒着滂沱大雨,把敌人挡在公路的拐弯处,经过了激烈的战斗,全部歼灭了敌人,缴获了许多通讯器材。
敌人连续被歼400余名,一○八旅团原有的50辆运输汽车被搞掉了近4/5。这个打击动摇了日军西渡黄河的决心。就在这时,师部又命令六八六团:敌人有撤退迹象,要不顾疲劳,迅速准备再战。为了狠狠地教训敌人,师部把六八五团二营和师部特务连临时配属给了杨勇的六八六团。
这时,日军已是惊弓之鸟,在撤退途中会更加小心。杨勇组织大家讨论,对付的办法是钻到王家池据点去干!
王家池一带山大路窄,过去我军曾多次在那里设伏。敌人就是因为在那里吃过亏,才特地在那里安了个据点。到敌人据点跟前设伏,困难当然很多,但杨勇认为,越是这种大胆的行为,越会出敌不意。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勇决定去冒一冒这个“风险”!
9月20午夜,杨勇指挥部队分路悄悄摸到了王家池附近,迅速进入指定位置,隐蔽起来。
次日凌晨,敌人垂头丧气地由离石出发向汾阳撤退。沿途兄弟部队不断袭扰敌人,但敌人在山口的“不得恋战,飞速前进”的命令下,只顾招架,并不还手,仓仓惶惶地沿公路败退下来。
杨勇率领六八六团埋伏在王家池周围,在“恭候”日军的半天里,忍着饥饿、风吹日晒,谁也不动一动。盼到太阳快要当头的时候,敌人的骑兵在公路上出现了。紧接着,辎重、炮车、步兵,前拥后挤、吵吵嚷嚷地来到了王家池山谷。
敌人在村里没有停留。他们刚走出王家池,杨勇便命令二营首先发起了攻击,各营紧跟着也发起了冲锋。一霎时,冲锋号声、呐喊声震荡着山谷,全团战士从各个山沟,各个角落,或从敌人碉堡旁,或从王家池寨子里,一齐杀了出来,像洪水暴发一般压向敌人。六八五团二营拦腰插进敌人行列,把敌人的指挥机关给冲乱了。大洋马惊恐地乱蹦乱跑,等战士们一匹匹截获时,有的马身上还拖着鬼子的尸体。
杨勇指挥部队抓住战机,把敌人切成几段,并抓住它的指挥机关死死不放。头尾两段敌人拼命反扑,想给它的指挥机关解围。但此时,敌人已无回天之力。
第3次大捷共歼敌1000余人,不久前还在叫嚣要一举渡过黄河的山口少将也做了战死鬼。这一胜利震动了汾阳、太原的敌人。汾阳城四门紧闭。城内烟雾弥漫,臭气冲天,接连几天敌人都在焚烧尸体,最后还开了个“慰悼”大会,那些“武士道”们还兔死狐悲地在灵前痛哭流涕。
差不多在敌人开“慰悼”会的同时,杨勇在吕梁山区召开了一个盛大的祝捷大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释义: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出处: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原文节选: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白话译文:
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而鄯善国王广对我们的礼待就废弃;如果让鄯善王把我们缚送到匈奴去,我们的尸骨将成为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对这情况怎么办呢?”随从都说:“我们现在身处危亡境地,生死听从司马决定!”
班超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晚用火进攻匈奴使者。他们不知我们有多少人,必定大感震惊恐怖,可以消灭光了!只要消灭这些人,鄯善王广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众人提议道:“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
扩展资料:
典故: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在蒲类海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经过准备之后,班超和郭恂率领部下向西域进发,先到达了鄯善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先是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
接着,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饮酒高会。喝到酒醉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要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北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就不以礼相待了。
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们绑送到北匈奴去,我们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都齐声说道:“我们现在处于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马你决定吧。”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的办法,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北匈奴使者了,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人,一定会感到很害怕,我们正好可以趁机消灭他们。只要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大功就告成了。”
有人说:“这件事应当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大怒说:“是凶是吉,就在于此事。郭从事是平庸的文官,他听到这事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暴露我们的计划,我们就会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声,这就称不上是壮士了。”部下都一致称是。
不入虎焉得虎子的故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4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1[释义]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不从事实践活动,就难以获得真知。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东汉名将,有一次,他奉汉明帝的派遣出使西域。公元73年,他带了36个随从,首先到达鄯善国(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淖尔西北)。
当时,鄯善国正受到匈奴的欺负,每年都要给匈奴进贡。这次听说班超作为汉朝使者前来,当然十分高兴,对班超等人的接待很隆重,并安排他们在使馆住下。
过了几天,鄯善国的人对班超他们忽然冷淡下来。班超分析,肯定是匈奴派的使者也到了,挑拨鄯善国与汉朝的关系,鄯善国王不知该亲近哪边,才对汉使改变了态度。
于是,班超找来鄯善国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证实了他的判断,并且了解到了匈奴使者的人数、住处等情况。班超把自己的随从人员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现在情况很紧急,鄯善国对我们的态度已不太好,还有可能迫于匈奴使者的压力,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
大家听了班超的话,都表示一定听从班超的指挥。班超又说:“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抓到小老虎呢?我们现在的惟一办法就是杀掉匈奴的使者,消灭了他们,鄯善国就只有与我们合作,我们也就大功告成了。”然后班超就与随从们商量好了具体的办法,作了具体的分工,就等晚上行动。
到了晚上,正好刮起了大风,班超带领随从们来到匈奴使者住的地方,布置好了以后,班超在前门放起火来。一时间,有的击鼓呐喊,有的冲进去砍杀,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班超他们终于把匈奴的使者和随从们都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向鄯善国王说明情况,揭露匈奴的阴谋,鄯善国王知道了这一消息,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同意与汉朝永结友好,共同对付匈奴,班超凯旋而归。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2释义:
比喻为不经历险境就难以取得最后的成功。
故事:
公元73年,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先来到鄯善国。国王开始时对他们很尊敬,可是没过几天就变得冷淡起来,班超一行人认为,一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到这里威胁引诱国王,使得国王摇摆不定,不知究竟应归向哪一方。于是他们唤来了接待匈奴的胡人严加拷问,果然不出所料。于是班超把这胡人禁闭起来,然后将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伺机行事。酒正酣时,班超下决心说:“不进老虎洞是不能捉到小老虎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唯一的办法是趁着天黑,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让其猝不及防,然后将这些人全部消灭。消灭了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便可大功告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3[释义] 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比喻不经过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大的成就。
[语出]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超如微笑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佛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正音] 得;不能读作“děi”。
[辨形] 穴;不能写作“血”。
[反义] 胆小如鼠
[用法] 多用在历经艰险;才能获得成功方面。一般作主语、分句。
[结构] 复句式。
[成语故事]: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shàn,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最近,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说该怎么办呢?”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你的!”班超十分激动地说:“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造句]:
1,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3,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毛泽东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诅咒与旁观都非我们应取的态度。
5,他为了得到敌人的情报,怀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抱负,独自一人混进了敌人的部队。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不深入到大山深处,就很难找到珍贵的药材。
7,可是,小裁缝毫不气馁,还是高高兴兴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薄的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9,想发达就得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精神准备。
10,这件事是有风险,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冒险又怎能尝到甜美的果实?
11,既然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前来,不达目的绝不回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成语故事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扶风郡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他在明帝(刘庄)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时,跟随奉车都尉窦固与匈奴打仗,立下功绩。接着被派遣到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沿一部分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分地区)进行联络工作。他先到了都善。国王早已知晓他这个人,对他非常敬重。但是隔了一段时间,突然变得冷淡了。班超召集一起去的三十六人说:“你们感觉到都善国王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了吗?这必定是北方匈奴也派遣人来联络他,使他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顺从哪一边
的缘故。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能发现出来,何况现在事情己经很明朗了。”
经过打听,情况果然就是这样。于是班超约集一起去的人饮酒,并且问:“你们与我如今都处在危险的境地。匈奴派来的人才到几天,都善国王就对我们很冷淡。假如让都善国王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豺狼就会把大家连骸骨一起吃掉。你们说,怎么办?”大家坚决地同声回答:“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听从你的安排。”班超激动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惟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把他们一齐消灭。只有这样,都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我们也就大功告成了。”
这天夜里,由于班超的智勇,和同去的三十六人的奋力死战,最终用少数的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焉:怎么。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怕艰险、敢于斗争,才能取得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中,凡是涉外活动,多的是不计成本、不谋利益,以彰显大国风范的“赔本买卖”,极少既要面子,又得里子的“双赢”案例。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在东汉时,中华民族便出了一位世界上最早的“殖民者”?他数次出使西域,不仅弘扬了汉帝国的国威,还迫使西域诸国联合东汉一起打击匈奴,为东汉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就是抄书匠起家的汉朝将领――班超。
投笔从戎
班超生于公元32年,父亲班彪是汉朝的县令,第二职业是史学家,对司马迁的《史记》很有研究,为其做《后传》六十余篇;哥哥是汉代仅次于司马迁的史学家班固,出了本书叫《汉书》,更是家喻户晓;妹妹班昭也是当时很有名的史学界才女。按理说,班超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应该继承父兄的事业,把史学家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发扬光大。可班超在少年时虽谈不上纨绔,但学业很一般。他喜欢看书,但各类书籍均是浅尝辄止,从不进行深入勘考。班彪和班固这爷俩看到班超如此读书,知道这孩子长大肯定难堪重用,在多次劝说无果后,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在班超30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一家人随着在朝廷任校书郎的哥哥来到洛阳。生活在大都市,家里的经济问题就显示出来了(父兄均为合格的读书人,家里不穷才怪呢),班超为了供养母亲,经常给官府抄书谋生。《循汉书》中记载班超经常在抄到头昏眼花时把笔扔到桌上,说:“大丈夫就要学傅介子和张骞,建功于西域,封侯晋爵,怎能总是做这笔墨营生呢?”又记载班超去找人算命,那个算命的说他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这些记载可明显看出牵强附会的嫌疑,以班超30岁以前的生活情况来看,他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主儿,既不为了名声而苦读史书,也不为了前程而苟苟钻营,已经30多了,仍依靠兄长过日子。照孔夫子的标准“三十而立”来衡量,班超明显属于不合格――30多了,连以后要干什么还不知道呢!
好在机会往往会降临到那些“没有准备”的人身上。一天,汉明帝召见班固这个小吏,也许是穷极无聊,也许是为了显示皇帝的平易近人,竟然与班固拉起家常,问他弟弟在干嘛。班固说为了供养老娘,班超一直在帮官府抄书(写到这儿,我都替汉明帝脸红,班固好歹也是你手下的官,那点薪水连老娘都养不活,你还好意思问?)。兴许真是不好意思了,汉明帝当即给班超任了个兰台令史的官(汉朝宫廷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班固一听,好么,还是个抄书的。连班固都觉得没劲的官,班超就更是做不下去了,没多久就因为管理的书籍混乱被罢了官。
与汉明帝的识人不明相比,奉车都尉窦固显然看出了班超那颗“悸动的心”。公元73年,窦固奉命攻打匈奴,出征前找到班超,对他说,“早看出你不是做学问的料,这次出征我准备带你去历练历练,战场杀敌靠的是随机应变,如果你立了功,我就向皇帝帮你讨个官,如果你失败了……尸首就扔在异域吧,我也落了眼不见心不烦。”班超听后,狂笑着将笔扔到地上,二话不说就跟着窦固出发了。这就是后世“投笔从戎”的由来。
入虎穴得虎子
合适的工作能让人发挥出百倍的热情。班超被窦固“诓骗”进了军营,任命他为司马,率小队人马与匈奴偏师作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不得不说,命运往往照顾那些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班超的小队竟然大胜而归,斩杀、俘获了很多匈奴人。窦固见班超果然立了功,便把出使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的差事交给了他。在当时,大使虽然顶着代表大汉帝国这个神圣的光环,但凡是有些背景的官员都不会接这种差事,万一跟张骞一样被抓到匈奴王庭,还得被迫与匈奴女子结婚生子,一待就是十多年,无法享受中原的荣华富贵,那就真是要了老命了。可此时的班超却没得选择,窦固是他在军队中的惟一靠山,如果连靠山的命令都不听,以后还怎么在军队里混啊?虽说刚立了个小功,可如果窦固一气之下硬说他是贪功冒进,致使损兵折将,来治他的罪,对于没人脉、没背景的班超就是天塌下来了。
没办法的班超硬着头皮,与窦固安排给他的“眼线”郭恂一起带着36个人出使鄯善国。鄯善王对他们的态度是先恭后倨,随同来的人很是不解,于是去问班超。班超道:“鄯善王如此态度,必定有匈奴的使者来访,他拿不定主意应该投靠哪边。”于是对服侍汉使的都善侍者道:“匈奴使者来的这几天,住得还习惯吧?”侍者大惊,在班超的注视下手足无措,只好把实话都说了,果然如班超所料。
当天傍晚,班超弄了一桌酒菜,把他手下的30多个人找来一起喝酒。等大家都喝爽了后,班超对众人道:“大家冒着危险出使西域,为的就是升官发财。如今鄯善王想要投靠匈奴,必然会把我们抓住后送给匈奴单于。大家想想张骞被困匈奴十年才逃出来,我们一旦落入匈奴人的手中,恐怕今生也看不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了。如今只好险中求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趁夜用火攻偷袭匈奴人的营帐,我们埋伏在外围,凡有逃出者一律格杀勿论。鄯善王知道匈奴使者在他的地头上被杀,只能归顺大汉了。”听了这话,30多个手下吓醒了一多半,有人提议应该与副使郭恂商议,但马上被班超制止道:“郭恂一介书生,如今我们以使节身份却行强盗之举,如果让他知道,一定不会同意,到时候我们只有在匈奴人的大牢里见面了!”
是夜,班超等人趁着酒劲夜袭匈奴大营,他命人在营外放了几面战鼓,当大火烧起来后,众人一起擂鼓呐喊。匈奴人睡眼朦胧地从帐篷里出来,发现营地里四处火起,外面战鼓与呐喊声震天,顿时吓得乱成了一锅粥。有四处找水灭火的,有身上着火满地乱滚的,当然也有机灵向营外跑的,但被早就埋伏多时的班超等人“出来一个宰一个”地全部杀死了。一直折腾到凌晨时分战斗才结束,此战班超亲自斩杀3名匈奴人,其手下共杀死30多人,剩余的100多名匈奴人全部被烧死在大营里。
杀人放火干爽了的班超回到自己的营地,找来副使郭恂,将刚才的经过告诉了他。郭恂先是大吃一惊,然后盯着班超沉默不语。班超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想法,道:“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但如果能完成出使任务,虽然你没有参加今晚的行动,我也不会将功劳都算在我的身上,咱们见者有份。”郭恂听后大喜,遂不再难为班超,直到任务结束均为班超马首是瞻。
天一亮,班超就直闯鄯善王的大帐,将匈奴使者的头颅扔到鄯善王的面前,道:“我昨晚酒兴发作,顺手将我大汉的世仇匈奴人杀了,也正好帮您解除了烦恼,今天咱们就谈谈鄯善与我大汉的友邦关系吧。”鄯善王看着匈奴使者的人头,知道再也不可能与匈奴交好了,只得选择抱东汉这条大粗腿了。仅仅几天时间,鄯善与东汉的双边谈判就圆满结束了,鄯善王愿意开放边界贸易,并为汉朝的商队提供保护,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当质子。
班超的出使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作为顶头上司的 窦固立刻向汉明帝请功,并建议再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道:“既然班超如此出色,还用得着再派别人吗?现任命他为军司马,令其再次出使西域!”
班超此次出使的成功充分表现出了他不拘一格的外交与军事天赋。正是由于他在30岁前的“学无所成”,造就了他没有被中国传统思想所禁锢,面对西域诸国这等只顾利益与实力,毫不把“礼义廉耻”放在心中的对手时,能够依靠自己薄弱的力量,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手段――武力将他们折服。
天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
经过出使鄯善国的经验积累,班超明白了西域各国虽然忌惮匈奴武力的强大,但更向往大汉经济的繁荣、商品的紧俏和利润的丰厚。只要在自己出使的过程中彻底绝了西域各国与匈奴媾和的希望,那么这些见风使舵者自然会回到汉朝的阵营中。
当时,匈奴人在西域扶持龟兹国,向已逐渐归顺东汉的周边各国发起战事。而公元75年,由于汉明帝去世,焉耆国趁东汉举国哀悼之时,出兵围攻东汉境内的西域都护府,这两个国家由此成为了汉帝国进军西域最大的敌人。章帝继位后,看到西域形势急转直下,怕班超有失,便下诏让其撤回中原。班超临行时,已归顺的西域诸国使出各种手段挽留汉使:有当着班超的面拔刀自尽的将军,有跪在地上抱住马腿的国王。他们知道,一旦汉使回国,他们这些归汉的国家必定迎来匈奴及其附庸国家的猛烈攻击,荣华富贵肯定是没有了,弄不好还会小命不保。此时挽留汉使是最重要的,至于国王的尊严嘛,等到国泰民安时再摆也不迟。
东归的班超迫于皇命,不得不走,心里也是万般无奈。眼看自己建立的功业随着这一走将全部付之东流,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仕途中有此污点,此后必将碌碌无为了,这对于刚刚尝到“一朝权在手”甜头的他来说,比死更难受。于是在看完西域各国的精彩演出后,班超便顺理成章地犯了一回欺君之罪――留在西域不走了。
此时的形势看起来对东汉极为不利,各处战线上龟兹和焉者国均处于攻势,防线处处告急,班超领着他手下不到1000的汉军(班超从东汉出发时仍带着上次的30多人随从,后来在西域笼络了一些小国后,东汉见他颇有成就,便派了700人的军队供他使用)到处救火。但实际上经过1年多的进攻,龟兹和焉耆国以及归顺匈奴的一些小国的联军已经疲态尽显,损失的兵员得不到补充,漫长的补给线拖垮了两国的经济。再加上班超正确的战略方针:利用本土作战的便利,避实击虚,不断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整个西域局势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而身处中原的汉章帝不明前敌形势,妄加指挥,如果不是班超胆大到欺君,东汉将永远失去西域。
公元89年,班超与龟兹国分别带领着自己的小弟会战于莎车国境内。班超军2万余人,其中汉军只有700;而龟兹国的联军却有5万人。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班超再次显示出了优秀的军事天才,他在军事会议上故意装怂道:“敌人势大,我军需暂退一时,明日一早,你们几个国家的联军向东撤退,我自领中军向西撤退。”是夜,班超军营中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明天早晨的逃跑做准备。而在班超特意安排下,龟兹联军的俘虏听到了班超的军事部署,并成功地跑回了龟兹军营,向其国王禀报了此事。龟兹国王一听大喜,连夜命仆从国联军向东追击敌军,自己则领着本国军队向西追击班超,希望能将其活捉,大营中仅留1万莎车军队驻守。第二天早晨,班超探得敌军已经连夜出发的消息后,马上集合部队直扑莎车大营。毫无准备的莎车军被班超斩杀5千余人,余者(包括莎车国王)全部投降。得讯后的龟兹国王吓得肝胆俱裂,率领剩下的联军逃回国去了。经此一战,龟兹上至国王,下至士兵都谈班超而色变,再也不敢与东汉联军对垒,不久便归顺了。而这场西域版的“蒋干盗书”也彻底奠定了班超在西域军神的地位。
两年前,大月氏认为自己投靠东汉,并为其联军出兵作战有功,便派使者来见班超,想赢取东汉的公主联姻。已在西域呆了近15年的班超深知这些小国“蹬鼻子上脸”的特性,如果允许了大月氏的联姻请求,其它小国势必效法。到那时东汉的大国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这些小国会认为大汉帝国是靠女人来笼络他们,对抗自己打不过的匈奴,历史证明,这样的联合是不牢靠的。班超要让这些西域小国知道,大汉的天威在西域彰显,不是靠牺牲女人一生的幸福,而是靠汉朝大丈夫手中的七尺钢锋!于是他断然拒绝了大月氏的请求。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的大月氏在公元90年夏率兵7万,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喀刺昆仑山脉东南段),攻打班超。
此时的班超刚刚完成对龟兹国的征讨,手下的联军很多都已经回国,实际兵力不过万人。面对7万敌军,许多将领甚是惶恐,提出暂避锋芒的建议。班超却一改以往避实击虚的策略,在军事会议上说:“月氏兵将翻越茫茫山岭而来,士卒疲惫,且如此远的路途,其后勤保障巳基本断绝。我们只需坚守城池数十日,敌军自然会因为饥饿而投降。”果如班超所料,大月氏军队来到城下,立即开始攻城,但一连数日未有进展。又去四野掠夺粮草,却因为班超实行的坚壁清野而颗粒未获。班超料到军粮短缺的大月氏必定派人向龟兹求救,于是派小队骑兵埋伏在道路两侧,将中计的大月氏使者当场斩杀,并将其首级送给大月氏王。7万大月氏军队在城下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只好向班超求降。班超并没有难为他们,再次重申大汉帝国对西域诸国的友好邦交立场后,遣返其回国。在班超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大月氏不久就归顺了,使东汉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今阿富汗境内。
定鼎西域 班定远扬威千古
公元91年,龟兹携其属国归顺东汉,班超将一直与他对立的龟兹国王押往国都洛阳,并另立亲汉的龟兹大臣为国王。自此,西域诸国仅余焉耆等几个小国与东汉对抗。
公元94年秋,班超调集7万联军讨伐焉耆。焉耆国王此时已不敢与班超对垒,只好派使者求和,妄想保住他的地位与国土。班超一面假意逢迎,送给使者许多礼物,并让其带话给焉耆国王,东汉愿与焉耆修好,只要其公开表明态度即可。焉耆国王并不放心,为阻止东汉联军进入国界,将边界处的桥梁拆毁。班超却早料到敌人的行动,连夜绕道进军,突然出现在距焉耆国都20里的平原上,并邀请焉耆国王等人赴宴。焉耆国王明知是鸿门宴,也只好硬着头皮前来。在宴会上,班超突然怒道:“我邀请焉耆及其3个属国的国王前来,怎么少了一个,你们的诚意在哪里?”(其中一个属国的国王怕被班超斩杀,连夜逃跑了)摔杯而起,命将士将这些人全部捉拿,并在西域都护府旧址将他们全部斩首,并将首级送到国都传阅。由于昔日焉耆趁东汉国丧时起兵反叛,这种行为使得东汉对其深恶痛绝,因此,班超命令全军大掠3日,斩杀焉耆人5千余,俘虏1万5千人(全部沦为奴隶),缴获各种牲畜30余万头。随后,班超任命亲汉的焉耆大臣元孟为国王。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
公元95年,汉朝和帝下诏书曰:“使军司马班超……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雠。”对班超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封他为定远侯,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正如东汉诏书上所写,班超在西域22年中,只征用了很少的东汉军队(最多时不过1500人,比起卫青、霍去病等动辄5万骑兵远征漠北的场面差远了),却使得西域诸国“莫不宾从”,为何?
盖以戎制戎、以战养战耳。班超深刻了解了西域诸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将其最大化利用,凡是匈奴及其属国攻打的,班超必联络其它国家救援。于是感念班超恩德的国家越来越多,在战争中,班超的联军实力越打越强,投靠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实现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过程。
西域之地虽未纳入东汉的版图,但大汉皇帝的政令在这里却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年的税收也能如数上缴。只以出兵一千多人的代价却换来了如此利益,翻遍中华历代史书也仅此一例。而在世界史上,自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相继开展了殖民统治,他们利用手中的枪炮,大肆掠夺奴隶和财富,给整个世界的不发达地区(也包括中国)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反观1500年前的班超,虽然取得了同样的利益,但却能使西域各国和平相处,共同繁荣。与他相比,西方殖民者实为一群未开化的猴子!班超不愧为古今中外第一殖民者!
链接:
南朝刘宋时期范晔编写的《后汉书?班超传》中对班超的一生功业详加记载,其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后者更入选2010年北京高中考试试卷。对文牍不感兴趣的班超肯定想不到,自己在外交与军事上的天才竟然让他成为两个成语的创造者,而其中所蕴含的冲天壮志更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的实干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什么意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介绍
注音一式 ㄅㄨˋ ㄖㄨˋ ㄏㄨˇ ㄒㄩㄝˋ ㄧㄢ ㄉㄜˊ ㄏㄨˇ ㄗˇ 汉语拼音 bù rù hǔ xuè yān dé hǔ zǐ 同义词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十六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身先士卒,古之名将皆然。」 释义 虎穴: 老虎洞,指危险之地。虎子:虎的儿子,小老虎,比喻欲得之目的物。 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定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取胜利成功。亦作「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例句 为了要获得犯罪集团的机密,警察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态度,潜入犯罪集团中,终将犯罪集团截获。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 《实践论》) 要怕多付出,俗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从古至今,每个冒险犯难的人哪一个不是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才得以达成目标的? 相关词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 怎么理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2、造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发的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3、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吕蒙传》: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俗语, 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2、出处:《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好了,今天关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上一篇:丰收的季节_丰收的季节赞美的话
下一篇:中学生论文_中学生论文范文